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实体行业 瞄准3万亿元增量市场 多方“抢滩”大湾区零售物业
近期,央企首只REITS产品招商局商业房托基金在港交所上市,再次将市场目光引至商业地产领域。尤其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后,内地及外资商业地产开发商纷纷闻风而动布局大湾区。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住宅业务增速放缓,商业地产提供的稳定现金流开始受到重视,成为房企眼中的“香饽饽”。其中,大湾区消费市场仍有3万亿元增量空间,以百货、购物中心为代表的零售物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就我所知,近期很多外资都在考察广深等地的商业项目,寻找进入大湾区的机会。”莱坊深圳董事总经理简家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企业早期集中布局发展较快的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在大湾区持有资产并不多。现在,大湾区商业地产容量持续提升,吸引了不少外资的目光。
一位专注商业地产的专家告诉记者,传统住宅开发增速放缓,商业地产具有较长的经营周期,长远来看有利于开发商的业务稳定和战略布局,这是房企近期密集布局商业地产的重要原因。
商业地产囊括了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等业态,数据显示,目前大湾区写字楼供应量日趋饱和,购物中心供应量则略显不足。
“这主要是由人口流量决定的。”简家宏表示,上海有近2500万人口,北京有约2000万人口,大大高于广州或深圳的1000多万人口,另外,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零售总额目前也高于广州和深圳。
此外,珠三角地区具有购物需求的人群,往往被中国澳门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发达的零售物业吸引,广深地区的消费主力外移。因比邻中国香港地区,这种虹吸现象在深圳最为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零售总额逼近万亿元,深圳仅实现6168亿元。
简家宏表示,虽然目前珠三角零售物业总量不大,但规模增速极快,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规划下,珠三角将辐射更多周边城市,吸引有消费需求的人流,广深优质零售物业规模预计5年内能赶上北上地区。
相比快周转的住宅开发,经营零售物业需要极致的耐心。从投入建设到产生回报,至少需要8年时间,这无疑对开发商的资金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上述专家告诉记者,房地产金融化是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后期的资产运营管理能力,也是灵活进入和退出商业地产的必备能力。零售物业对开发商的品牌规划和运营水平要求极高,动线设计和租户组合等细节都需配备专业人才。简家宏表示,目前购物商城同质化较为严重,开发商需充分调动专业人才,寻找特色运营模式,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
(来源:证券日报)
重庆政府相关网站
重庆各区政府相关网站
Copyright ©广州拓疆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8746号和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07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