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管理办法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发表于:2020-08-31 关注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

2020年8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


       为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发改社会〔2019〕1427号)和《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渝府发〔2020〕12号)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本行动计划基期年为2020年,计划目标年为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工作安排,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抢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政策机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顺应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的趋势特点,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注重集聚发展,做大“药”。发挥中药材资源富集优势,抓住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打通生产、流通两个环节,引导企业和项目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中药、保健品、生物医药等产业,构建“种、加、销、医、养、研”全产业链。

注重产业融合,做精“养”。把握大健康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特点,建立健全“健康+”产业新体系,促进医疗与文化旅游融合、医疗与养老融合、食品与健康融合,不断拓展健康旅游、健康旅居、健康养老、健康食品应用场景,扩大产业生态圈。

       注重服务实效,做强“医”。围绕横向提质、纵向扩面,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引育一批特色专科医院,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拓展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三)发展目标。

       围绕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坚持长周期的发展思维,系统谋划、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提质增效,积极服务“健康南川”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健康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健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构建完善“两地一心”大健康产业格局,建成全市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国家重要中医药产业基地。

       1.提质增效中医药制造业。把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园区、“三产”融合示范区,加快布局创新要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园区集聚和承载能力,为中医药产业构建优质的“三产融合”发展空间。积极争取全市中药制造业布局在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中成药等,大力发展特膳食品、保健饮品等具有金佛山道地药材特色的中药保健食品,开发推广美容瘦身、足疗药浴等中药保健化妆品及日常用品,引进企业生产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物医药产品,培育壮大中药、保健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推进上药慧远、华润三九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补链成群、集聚发展。加大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口碑、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到2025年,全区中药工业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重庆市现代中药绿色制造基地。

       2.提速壮大中药材种植业。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药材资源富集的先天优势,坚持以适宜种植为前提、现有种植基地为基础、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方向,全力争创国家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探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玄参、黄柏、川木瓜等主导品种,扩大金佛山特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大力推广GAP示范种植,积极培育一批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依托金佛山“一代种源”优势,深入开展玄参、大黄、白及、黄精等品种种源繁育和灵芝、天麻等菌类药材栽培,积极开发中华蜜蜂、林麝等动物药产品,打造一批中药和药用动物种源繁育基地。立足重庆和南川道地药材资源,开展品种选育、品牌培育,培育一批“渝字号”特色中药材品种,推动南川玄参等品种获批国家道地药材认证。到2025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产值20亿元,基本建成国家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3.提级扩容中医药商贸流通。把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突破口、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着力点,着力提升园区专业集聚能级,建成集中药材初加工、展示、交易、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生活于一体的中国金佛山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积极争取将全市中药材交易市场布局南川。围绕南川玄参、中华蜜蜂等道地优势品种,力争打造1-2个有话语权的区域性及至全国知名市场。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鼓励医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建成投用南川中医药网上交易平台,培育医药电商新兴业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积极推动建设第三方中药材检验检测平台。到2025年,中医药商贸服务业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中国西南地区中药材交易集散地。

       4.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依托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和平台,加强与川渝医科类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联盟成员单位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实施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区、中国生命健康科学城等重大项目,引育(筹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提升重庆市金佛山职业教育集团在成渝地区影响力,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定岗、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快推动重庆(南川)区域细胞制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布局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开展精准医疗、生物工程、细胞治疗、传染病防治、重大慢性病诊疗等领域的技术攻关,深化中药领域道地中药材资源评价、新品种(系)选育、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的技术创新。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引进转化科技创新成果。

       (二)打造全国知名四季康养胜地。

       5.做靓健康旅游品牌。以金佛山为核心,充分发挥海拔、气候、生态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对金佛山景区及环金佛山区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筹推进山王坪、神龙峡、大观园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构建“一核多点”景区体系。深入实施“金佛+春夏秋冬”旅游产品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康体运动、文化养心、中医药健康养生等健康旅游产品,策划引进品牌主题乐园,规划建设金佛山山地户外运动公园,提速推进奥悦滑雪场、绳探谷等运动项目,拓展提升龙岩城抗蒙遗址、东街故城、“川军血战到底”等文化内涵,配套完善温泉药浴、药膳养生、中医针灸推拿等健康服务,丰富健康旅游业态。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成果,围绕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接待服务、基础配套、智慧管理等功能,创成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到2025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

       6.做强健康旅居产品。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重点围绕环金佛山和大观园、乐村、山王坪、神龙峡等组团,加快推进良瑜国际养生谷、兴茂乐村康养度假区、中海黎香湖度假小镇、金佛东麓等项目开发,适时启动奥悦滑雪运动小镇、金佛山东坡运动休闲小镇、金佛山南坡方竹小镇和金山小镇等项目,不断推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健康旅居产品。加强统筹规划,提效招商引资,力争每年向市场推出高品质旅居物业30万平方米,实现周边市场向南川集聚、流失客源向南川回流、改善型客户向南川移居,形成重庆康养置业看南川的趋势和潮流,打造康养旅居目的地。到2025年,康养度假物业开发总量达到2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旅居人口达到10万人。

       7.做优健康养老产业。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和智慧养老,引育一批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养结合机构,开发一批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项目,不断完善“养+防、治、护、安”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建成一批健康养老基地,打造全市重要的中医药养生养老基地。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新(改)建九鼎山、城西片区等一批老年养护院,配套增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积极发展医养康养产品,支持研发生产各类适用于老年人的医疗器械、康复辅具,推动发展血糖仪、助听器等家庭医疗器械,创新开发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老年智能终端产品,推进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到2025年,构建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产值达到50亿元。

       8.做大健康绿色食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充分发挥富硒优势,围绕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以及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生态渔业等产业,着力做大规模、提升品质,建设中心城区优质粮油基地、蔬菜基地和畜禽基地,为中心城区提供高品质绿色农产品。突出休闲食品、有机食品、特色小食品主攻方向,加快发展以金佛山方竹笋、金佛山古树茶、金佛山道地药材、南川米、蓝莓等为特色的食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开发米面主食深加工产品和蛋白、膳食纤维等功能性健康产品以及天然、绿色、环保、安全的养生保健食品,培育壮大庆酒酒业、三不加酱油等地域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健康食品基地。到2025年绿色健康食品实现产值110亿元。

       (三)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医疗中心。

       9.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扩容提质。积极对接川渝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采取联合办医、设置分院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医疗服务品牌竞争力。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智慧健康平台功能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协同、融合,实现医疗卫生数据跨部门间的业务应用,支持区人民医院率先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着力提升“智慧医疗”服务能力。发挥区级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应急项目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档升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推动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项目建设,竣工投用区人民医院儿科楼、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提质扩容中医医院,改造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支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以区中医院、金佛山中医院为龙头,积极探索中医治疗肿瘤临床研究。

       10.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统筹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优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的专科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特色医疗服务需求。鼓励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加强区级医院内涵建设,健全农村、社区等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东城、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批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区域医共体“三通”内涵建设,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11.培育壮大特色医疗专科。加强中医药专科能力建设,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创建三级中医医院、省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培育引进国医大师、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学术流派等传承工作室,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大力建设“智慧中药房”,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领先渝南黔北地区的中医药防病治病专业体系。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病医院、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推动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专科医院建设,引导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做精细分领域,打造一批专科医疗品牌,形成一批特色美容品牌,提升医美行业品质。

       12.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载体,依托区智慧健康平台,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健康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机构,开展第三方妇幼健康检测评价及咨询服务。支持建设精神康复、心理治疗、健康体检、疾病早期复查等机构,提供职业病健康管理服务。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基层卫生服务资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实施主体,引导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参与,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制定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有偿服务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居民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积极引进区外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开发覆盖医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等多领域的医疗险产品,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定期研究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将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区级各部门要把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大健康产业重大问题研究,及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区域实际,突出区域特色,部署落实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对大健康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积极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医疗健康产业。深入落实经济证券化水平五年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将大健康产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把大健康产业人才纳入“金山英才”计划,大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高端研发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大健康产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三)扩大开放合作。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深化开放合作步伐,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全力引进一批跨国制药龙头企业、高端医疗机构、高端研发平台,积极争取国际国内重点医药生物企业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布局南川。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南川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契机,统筹推进医药、医疗、医保改革,推动全区大健康产业在成渝地区实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依托全市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平台,组织大健康产业企业、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参加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型会展,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

       (四)优化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改革,执行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按照市级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行业准入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项目。贯彻落实重庆市地方标准,做好中医药、养老养生、健康旅游等地方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大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包容有效审慎监管制度,完善对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与医疗卫生跨界融合监管。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将医疗卫生、药品、医疗器械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进行公示。

       (五)完善监测评估。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开展健康产业核算工作。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与评价,形成大健康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加强大健康产业宣传推介。总结推广大健康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