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观念心锁精准对接市场
发布时间:2018-05-18 08:28 来源: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
前不久,在《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2018区域协调发展与精准扶贫成果报告会上,禅城区被评为“2018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区县”,是广东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区县。
为什么是禅城?从廉江到罗定,处处有迹可循。
廉江那榔村内,来自禅城的驻村扶贫干部赵志友每天都守着莲蓬种植基地,等候即将开放的荷花,去年,基地盛开的百亩荷花,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村落引来三万多名游客。
罗定海尔创业园内,总投资达7亿的罗定华耀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由禅城、罗定两地联合引进,刚刚落成的厂房内,工人正在赶工。
2013年底,禅城对口帮扶罗定;2016年,禅城对口帮扶廉江46个贫困村。
在罗定,仅去年,禅城推动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125亿元。
在廉江,对口帮扶村落均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生态旅游、家禽养殖等产业。截至去年底,已有7430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扶贫任务完成65%。
身处珠三角腹地的禅城,如何为遥远的粤西贫困地区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来自禅城的精准扶贫经验,能给全国上下火热进行中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一场脱贫致富的蜕变
“一辈子都在跟贫穷打交道。”去年底,70岁的那榔村民郑来福破天荒地收到村合作社的500元分红,这让他喜出望外。过去两年,村内共有62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组量身订造的“药方”,摆脱了贫困。
那榔村,距离市区超过50公里,长期以来,进村的主要通道是崎岖难行的土路,人均耕地仅0.53亩,农业发展滞后,许多青壮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居住,留守者中,老幼占了相当大比例。
偏僻、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让那榔村成了当地闻名的贫困村。2015年,村内贫困户达75户185人,贫穷,似乎成了那榔摆脱不了的标签。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通,什么都发展不起来。”那榔村村支书邱大华说,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后,不少弃耕多年的土地,长出了齐人高的荒草,“种了也运不出来,白费力气。”
禅城扶贫小组的到来,改变了那榔村面临的困境。驻村扶贫干部赵志友发动村民将一块弃耕多年的“沼泽地”整平,建成了那榔村莲蓬种植基地,收入近十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夏天,短短三个月内,盛开的荷花吸引了三万多名游客,让那榔荷花远近闻名。
如今,那榔村进村道路铺上了水泥,扶贫小组送来了一辆皮卡车,解决了农作物滞运难题。今年,基地扩大了种植面积,预计莲子将带来超二十万元收益。“建了商场、农家乐、市场、公厕。”邱大华介绍,荷花带来的超高人气,让村民信心满满,今年,村里完善了配套设施,准备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
乾案西边岭村49岁的村民王交,拥有一个喂养了数千只鸭子的养鸭场,是远近闻名的“养鸭大王”。就在两年前,年近半百的他,家中子女众多,且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儿子需要照料,无法外出打工,生活十分窘迫。
“每天一早就到养鸭场忙活,感觉特别有动力。”拥有多年养鸭经验的王交,一直想办一个养鸭场,但苦于无启动资金。去年底,驻村扶贫小组获悉后,帮其申请了3万元的免息贷款。
在茅坡村,短短两年内,村内已建6.5公里硬底村道、1间农贸市场、1间卫生站、230平方米休闲广场及篮球场,一改往日脏乱差的旧面貌。“没想到村里能变得这么好。”不少村民惊叹。此前,禅城区民政局投入几十万元,提升村内硬件设施,带动经济宽裕村民出钱出力,将该村一举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贫困户状况千差万别,禅城区扶贫办因村因户施策,让一个个脱贫故事在廉江不断上演,涌现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那榔村、主打“农贸市场+光伏发电”的峥角溪村、养殖狮头鹅的六格村、养殖七彩山鸡的那毛角村等典型范例。
禅城对口帮扶的罗定,也传来好消息。今年一季度,在禅罗两地的努力下,招商工作实现开门红——已签约落户两个超十亿元项目。
2013年底,禅城对口产业帮扶罗定,五年来,两地共建工作卓有成效。罗定海尔创业园内,项目总投资达7亿的罗定华耀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由禅罗两地联合引进,刚落成的厂房内,工人正马不停蹄地赶工。
在禅城的对口帮扶下,罗定市“行业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经济格局正逐步形成。在互惠友好的基础上,两地优势互补的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也正在形成。
谈及评选禅城为“2018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区县”的原因,《半月谈》认为,禅城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突出,针对精准扶贫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有创新性,对其他地区、单位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输血到造血的创新探索
“禅城经验关键在于‘造血’。”获得国字号荣誉后,禅城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铮在领奖仪式上表示,禅城改变传统“输血”扶贫,将两地优势条件结合起来,帮助相对落后地区建立产业链,让脱贫走上可持续之路。
在禅城区扶贫办的规划下,廉江46个贫困村被分成三大片区,实行差异化发展:东片区,靠近廉江市区,将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西片区,通过种植廉江红橙或养殖山鸡等,发展山区经济;南片区,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养殖狮头鹅、水鸭,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必先立志。禅城对口单位满腔热情的帮扶,一开始是被当地村民泼了冷水的。
“一天一百块,居然没人来。”被派驻峥角溪村后,扶贫干部缪海林倡议搞特色农产品种植场,招募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前来劳作,工资日结,可日上三竿都未见一个村民来开工。无奈之下,他只好挨家挨户去敲村民家的门。
缪海林分析,生活环境的封闭,导致村民生活十分闲散,缺乏必要的紧迫感,“思想扶贫是扶贫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
此前,为克服农产品运输难问题,禅城区向对口帮扶贫困村捐赠了35辆农用皮卡车。46条村子为何只捐35辆?“怕‘养不起’车,干脆直接不要了。”李铮说,捐赠被11个贫困村拒收。
一个个孤悬在山区里的村落,脱离了社会发展大潮,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经济贫困,让村民们愈发“精明”,恨不得将一分钱掰开两半来用,每一分开支都慎之又慎。
要改变这样的观念,非一日之功,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收益。眼见领了皮卡的村子更方便地打通了产品对外的销路,当初拒收的村子又提出补领了。
这个故事常被李铮提起,提醒扶贫干部们打开思想观念的心锁何其重要。
观念之锁打开后,关键问题还在于如何叩开市场之门。
5月初,作为禅城旅博会主阵地之一,东方广场举行的展销会上,几名来自廉江贫困地区的村民摆摊兜售当地农产品。有村民表示:“卖多少东西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了解什么东西是市场需要的。”
由于环境封闭,贫困地区的种植、养殖项目很容易遭遇滞销问题。在禅城之前,有帮扶单位曾尝试让当地村民种植火龙果,但村民不懂种植技术,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价,且果质不佳,成熟的火龙果无人问津。
最终,帮扶单位以高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统一将成熟的火龙果购买后运走,这批火龙果的最终去处,村民不得而知。三年后,原来的扶贫单位撤离,他们留下的火龙果“产业”也难以为继,被村民铲除。
“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帮扶。”李铮介绍,禅城区扶贫办先后通过与南海农商会签订精准扶贫项目协议、借助禅城区工商联展购会销售农产品、组织7个贫困村抱团参加廉江红橙节等方式,让贫困村主动与市场接轨。
针对有意愿外出就业却缺乏技术的村民,禅城区扶贫办积极联系企业,由企业进行培训后,再将村民招纳到企业内就业。
在陀村,禅城经科局联系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在村内设置劳动力培训转移点,吸纳村民到该公司工作。培训点还将培训范围扩展到高中或中职学生,欧司朗为报名者提供一年免费学习和两年带薪实习,让他们既能学习技能领取文凭,又能获得工资收入。
这些为贫困地区造血的新思维、新路径,也延续到禅城对罗定的对口帮扶中。
把握“产业共建”这一核心,在禅罗共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双东分园的同时,禅城发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先后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16场次,打造交流平台,全面宣传罗定市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
“在帮扶工作上,禅城、罗定两家亲为一家,一起招商、谋划,未来还可以一起探讨如何为企业服务,推动建设高效能的政府。”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
对口帮扶的禅城启示
位于珠三角腹地的禅城,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帮扶位于粤西的廉江和罗定,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这一系列行动,正是对当下精准扶贫的生动诠释,贡献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禅城智慧。
找准优势和短板,将优势集聚,让产业扶贫不再单向输出,实现双赢乃至多赢。这是禅城精准帮扶的关键启示。
毋庸讳言,过去某些地方的扶贫开发,也常常寻求项目扶贫的突破口,但往往是帮扶单位的代购、代销乃至代产,实际上是另一种变相的单向输血式扶贫,并未造就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禅城经验则是综合利用禅城的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和贫困地区的土地、环境优势,既为贫困地区打开适销对路的产品市场,也让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享受优质的农产品。
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改变由环境的封闭性导致的发展思维落后,劳动力水平低下,成了决定扶贫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让帮扶政策扎实落地,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乡村公共服务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党国英认为,立足“人”这一关键要素,禅城有两方面的探索,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一方面,禅城区扶贫办通过资助和培训,提升了贫困地区干部的工作能力,改善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保证各项产业帮扶政策顺利落地;另一方面,还积极改变当地村民的思维方式,强化对其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率,确保了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曾认为,扶贫需要克服贫困者思维和行动的模式,否则,贫困会代代相传。通过一个个扶贫开发项目,禅城为帮扶对象创造工作岗位、提供农业科普、传播种植技术,培养农民的经营意识,使得他们离开扶贫工作组也能够自力更生。
立足市场思维,推动落后地区融入市场,用市场的力量推动其经济专业化,这是禅城扶贫带来的第三个启示。
党国英认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培育市场、融入市场。只有当贫困地区的产品接入市场,并且在市场有了竞争力,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禅城借助旅博会等展购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关键正在于为他们链接大市场提供机会;同样,禅城帮扶罗定,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帮扶双方跨区域布局发展,要义也在打造跨区域产业链。
《半月谈》据此认为,禅城区扶贫办利用精准扶贫平台,帮助贫困地区开拓市场,成功帮助落后地区拓展、重建了产业链,实现为贫困农户创收脱贫。